武义“菌稻轮作”一田双收让农田成为精准扶持“共富基地”

2023-03-01 11:17

记者 吴丁宁“这种菌稻轮作模式很好,不仅能解决非粮化问题,还能增收致富,值得大力推广!”2月23日,以“稳粮增效 科技助力共富”为主题的“菌粮轮作—羊肚菌设施栽培”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在武义县举行,来自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科技特派员以及省内羊肚菌基地县市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等多位农业专家通过观摩考察,纷纷对该种植模式给予肯定。

p5_s.jpg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底,在俞源乡下杨村投入财政资金100余万元,采用“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试点推进菌稻轮作项目,在冬闲的稻田里种植羊肚菌15亩,收获羊肚菌后又种植水稻,实现一田双收,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每年将该项目财政投入资金的8%作为稳定收益用于扶持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同时在基地运营过程中,吸纳周边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在基地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p2_s (3).jpg

  菌稻轮作、菌渣还田的沃土稳粮增效模式,实现了种植药肥双减,有效提升羊肚菌和稻米品质。在我县菌稻轮作集约化生产基地,一列列温室大棚错落有致,村民们正忙着铺展保温卷帘,为羊肚菌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基地负责人杨晓波一边忙活着,一边向我们讲解道:通过菌稻水旱轮作,一是可减轻食用菌土壤黏菌、菌螨、鼻涕虫等病虫害发生;二是种植短生育期优质稻,可有效避开或减轻水稻全生育期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三是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可塔肥耕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

p3_s (1).jpg

  “菌稻轮作改变了以前传统单一的模式,实现一田两用,水旱轮作。”杨晓波说,该模式自2015年开展试验示范以来,种植面积累计110余亩。“羊肚菌因形似羊肚而得名,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相比其他菌类,市场售价高,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羊肚菌一般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和优质稻生产正好接茬,可以实现菌稻轮作模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亩均产出效益,实现有机稻田效益最大化,让“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

  据了解,基地羊肚菌的种植时间是去年11月16日,今年采摘的头批头茬羊肚菌上市时间是在2月初,目前可以采摘的羊肚菌面积为21.88亩,亩均产量已经达到480斤以上,主要以销售鲜菇为主,发往金华地区的周边县市以及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在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的支持下,基地进行了设备升级改造,将部分羊肚菌加工成干品 ,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雇20多名工人,以农村留守老人和低收入农户为主。”杨晓波告诉记者,村民就近在基地干活,他每个月基本上要支付3万多元的务工费,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p4_s (1).jpg

  羊肚菌收获后,种什么品种的水稻,也是杨晓波提前谋划的问题。“我们种的是从省农科院综合所引过来的“浙香银针”香米,目前市场价20元一公斤,通过省农科院搭建的销售平台,这个水稻的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杨晓波说,“菌稻轮作模式趟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是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的好项目,产出的羊肚菌和稻米不但品质高产量高,售价也很高,非常受市场欢迎。”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近年来,我县创新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对“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有限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2023年,我县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打造5个菌粮轮作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切实有效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