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数字蓝海 擘画共富图景 我县加快打造具有武义 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2022-06-27 11:20

  记者 应佳丽

  2022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之年,恰逢数字化改革迭代深化之年。我县锚定省委提出的数字化改革工作“两年大变样”目标,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任务整体贯通,推动省级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县级自选项目争创亮点。

  挺进数字化改革主赛道,我县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的改革重点,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奋起直追、全面起势,以“勇猛奋进、跨越赶超”的时代风姿勇闯改革新路,加快打造具有武义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瞄准新赛道 数字经济乘风起

  日前,在武义县国际数字贸易港项目工程现场,施工机械在轰鸣声中运转,工人们在工地上挥汗奋战,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

  国际数字贸易港是我县头号重点项目工程。该项目落成后,将全面接轨金义都市区,构建“一网通关、一网通商、一网通办”的外贸服务,网易(武义)联合创新中心等将作为首批数字产业创新平台入驻国际数字贸易港,与县政府共同打造以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生态体系为特征的全球数字贸易(跨境)综合服务平台。

  武义是山区26县之一,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是我县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去年,我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7.28亿元。我县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未来工厂”引领作用,用数字技术驱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的模式转变。同时,引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建立武义县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设“一院、一室、两中心、一校区”,大力招引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形成本地化支撑力量。去年,我县新培育两化融合项目28个,确定首批13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

  “目前,我们正在迭代升级‘以地管企’应用2.0版,谋划开发‘绿色制造’数智管理服务应用,建立实时动态更新的地企时空对应数据底座,构建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管理服务机制,为下一步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企业打下基础。”在县委改革办工作专班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平台进行相关调整优化。

  据了解,“绿色制造”数智管理服务应用涵盖企业高质量发展智评、低效智治、能源智控、政策智达、金融智享等5大子场景。创新“地企对应”机制,构建地企时空对应体系,将3亩以下规下企业全部列入评价范围,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同时,全方位归集企业税收、能耗、用地等数据,激发企业对标提升,实现企业精准画像。该应用还建立低效用地整治协同机制,依托精准画像分析,出台腾退类、提升类分类处置办法,形成低效整治“筛选、核定、交办、整治、验收、销号”一件事闭环管控。

  奏响和谐曲 数字治理“一盘棋”

  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运用数字化又快又好地推动社会治理,既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县跨越赶超的重要保障。

  白洋街道后陈村是“后陈经验”发源地,走进村办事大厅,屏幕里实时显示“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的相关信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村级权力更加集中,廉政风险进一步加大。去年6月,“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设置审批运行、监督一点通、大数据分析3个子平台,同时紧盯村务运行的“人、财、事”重点,梳理村民关心关注的集体“三资”、印章使用等高频事项并开设对应功能板块,推动实现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信息更透明、服务更高效。全程监督、数据分析、精准研判……当“互联网+”思维融入基层治理,智慧治理、高效治理便应运而生。据统计,武义已有21万余项村级事务在系统中运行,审核村集体资金4.5亿余元,群众点击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在基层治理方面,我县针对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堵点痛点问题,推出“1+X”执法联动场景应用。该应用依托数字化手段,将高频执法协作事项集聚在线上平台操作,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协作畅通、执法联动。

  当前,我县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日益增长。面对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难、监管难、违法案件取证难等问题,我县推出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该平台通过综合集成产废申报、部门审核、二次分拣、集中收运、分类处置等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线上申报、在线交易与线下收运一体化运作,形成一般工业固废源头申报—镇街审核—部门确认—集中收运—分类处置—执法监督的工作闭环,为政府对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实施全流程可溯源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携手共富路 智慧生活更美好

  我县是全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茶产业已成为我县支柱产业之一。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路,助力共同富裕?数字赋能、科技制茶成为我县着力探索的方向。

  一走进更香茶业公司名优茶生产车间,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一条数字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刚刚采摘下来的茶青经鲜叶萎凋后,投放到流水线上,杀青、理条、回潮、做型、烘干等工序通过“U形槽”自动进行,且温度、湿度等全部由“数字”控制,人工由以往的4个人缩至1个人,效率大大提升。

  作为省级“机器换人示范县”,目前,我县机采茶园面积约8万亩,机采率达70%,全县有4家数字茶厂、3个智慧茶园基地。以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我县聚焦企业和农户对接过程中存在供需错位难题,谋划“共富工坊”应用,依托应用场景促进订单快进快出,让更多有闲置时间的群众也能参与进来,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促进工资稳步增收。该应用致力于打通来料加工各个环节,构建闭环服务体系,实现制度重塑,以“小场景”促进“大就业”,开辟富民增收新路径。

  除了以数字化推动物质共同富裕外,我县还在精神富裕方面发力。县委宣传部按照数字文化领域建设思路,对准“文化惠民”跑道,认真谋划“百花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应用。“百花云”以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水平为主线,以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实现群众精神富有为目标,从“看、学、演、用”入手,通过整合跨部门文化资源,统筹全县文化阵地和文化供给,建立群众点单点赞互动评价体系,打通群众文化需求全链条,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