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在“指尖” 文明在“心间” ——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能手

2022-11-23 14:18

  □ 记者 郑丽佳 潘鑫燕

  编者按: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标配,也是将民生与城市文明联系起来的“绣花针”。垃圾分类的推进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有一群始终站在最前线的基层工作者——垃圾分类指导员与志愿者,他们是城市文明的守望者与监督者。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越来越多的指导员和志愿者涌现。他们默默付出、认真负责、无畏风雨,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文明风尚,尽全力守护着家园的美好环境。他们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逐渐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把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以身作则的“好管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实则一件大事、难事、长远的事。”

  县自来水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曹正,既负责公司的后勤管理工作,也是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以勤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了各项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刚负责垃圾分类工作时,曹正经常遇到对此不理解的人。“以前都不用垃圾分类,为什么现在突然要分类了?”对此,曹正苦口婆心,反复劝说,耐心向同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长远意义,倡导大家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遇到有人直接将未分类的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曹正就会主动上前引导,反复解释垃圾分类的知识。

  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曹正在办公楼等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楼层张贴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在食堂张贴“光盘行动”“公勺公筷”等海报,引导职工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养成厉行节约、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利用电子屏幕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视频,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在周一夜学时分享垃圾分类相关制度标准和典型事例,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中。

  同时,曹正还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他给自己立下规则,每天必须翻看三次垃圾桶,对垃圾进行补充分类。垃圾桶散发着腐臭味,人人避而远之,曹正却俯下身子,掀开一个一个垃圾桶,用钳子认真分拣。“以前也被这味道熏吐过好多次,后来就习惯了。”曹正说,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实则繁琐,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曹正以身示范的潜移默化下,干部职工们也渐渐被这样的倔强劲感染了,开始改变,不断进步,大家纷纷认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县自来水公司的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

  以岗为“家”的“夫妻档”

  夫妻合力,垃圾分类出实效。

  在泉溪镇上湖村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两人都是老党员,他们一心扑在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上,是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最美夫妻档”。夫妻两人都是热心人,平时谁家有个困难,两人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妻子徐兰珍在村里当过几十年的妇女主任,丈夫谢天星多年来始终为村里尽心尽力。

  自2017年村里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两人专门从报纸和电视上学习了很多垃圾分类的重点知识,以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标准。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部分村民不习惯,心里有各种怨言。老两口主动请缨,成了垃圾分类“夫妻档”志愿者。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始终活跃在村头巷尾,耐心引导邻里投放垃圾,清扫散落的垃圾,检查每个垃圾桶内是否有错投、混放等情况。每当碰到村民来扔垃圾,夫妻俩都要看上一眼,指导分错垃圾的居民正确分类,并用钩子等工具将投错的垃圾重新分拣后,再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被问到是否觉得辛苦时,夫妇俩说:“这点事情算不上苦,我们也根本不怕苦。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做好也是应该的。现在村民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轻松。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带动更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这对夫妻人可好了,任劳任怨,垃圾都分类的都很好。”“必须给他们点赞!村里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我们大家也都住得更舒心了!”老两口如此常态化的义务清扫,感动和影响着周边的村民,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分类意识,很多村民都主动当起了垃圾监督员。

  徐兰珍和谢天星用坚守诠释初心,用奉献展示担当,发挥自身余热,为村民邻里服务。他们以岗为“家”,配合默契、风雨无阻,付出的点滴令大家倍感温暖。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居民心里,诠释了垃圾分类中的“别样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