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无悔

2022-12-02 15:24

  □ 王康云

  有诗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2022年11月3日(农历十月十日),对别人而言或许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却是一个注定会铭记一辈子的日子。因为那天下午二时五十二分,101岁的慈母在其膝下五个子女的陪伴中安详西去,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儿,任凭我们如何深情地呼唤,她再也没有应答,仿佛是在子女的陪伴中沉沉睡去……

  都说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生离死别。但母亲走的那天,我们并没有过多的哭泣,不是我们不悲伤,哪怕再高寿,毕竟是我们的娘亲!最主要的是老人家不想也不愿听到那悲痛的哀嚎,因为她老人家早已交代过:人都有走的那一天,何况我已活过百岁,真的到那一天你们都不要哭,我知道你们都已很孝顺了,只是我自己活得很辛苦;至于丧事不要大操大办,尽量不要麻烦别人,简单一些好。对于这样一个百岁老人的嘱咐,做子女的谁又敢忍心去违背她老人家的心愿?所以,操办喜丧之时,既没有凄凉的哀乐,也没有失声的痛哭,唯一的动念就是给她选个吉日良辰送她入土,是以为安罢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们的父母亲一生辛劳,为了这个大家庭真可谓操碎了心。曾记得,父亲用香烟盒做成的记事本不计其数,上过几年高小的父亲会把每一笔收入支出详细地记录在案,透过密密麻麻的字眼,仿佛看到了苦涩的三个字“过日子”;曾记得,母亲起早贪黑要管全家的一日三餐,干完家务事又要到田间地头劳动,一个文盲女人竟然挑着自家产的水果到宣平叫卖,回来还要买一些日用品,从她坚毅的脸上仍然透出三个字“过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从没有闲着的时刻,他们在一起生活的63年中,虽然为家庭琐事会拌拌嘴,但总体上是一生恩爱,修得正果。特别是老母亲居然成了五世同堂的那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以此庇护她老人家膝下的满堂子孙。

  常言道:“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家中老幺,当然也知道这个“后悔药”,现如今虽然母亲走了,但我并不后悔。我懂得孝顺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孝敬,作为尽孝,自然是尽一次少一次。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亲所生育的孩子,渐渐长大并各自成家立业,当我有能力可供父母一起居住条件时,便经常去接老俩口跟我们一起住,但总体上独自而回的比较多,老俩口有他们的执拗,一定要他们自己过,理由很充分:我们身体还硬朗,不需要赡养。所以,山林、坡地、田间总可以看到他们出双入对的身影,似乎忙的不亦乐乎。每当我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时,多半家里是“铁将军”把门,直到向邻居打听才可能找到他们。见到老俩口,他们心里肯定是高兴的,虽然嘴上说:“不要常常回来,你自己工作忙,我们身子骨还硬朗,放心吧,不需记挂”。这就是父母亲,天底下最可爱、最可敬的人,真的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随着时光的推移,转眼已来到了2006年,此时的父亲89岁,母亲85岁,我的良心也不时地受到自责和煎熬,是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刻了,那种隔三差五住几天又要回老家的游戏该结束了。那年我回去也特别多些,每次都做老俩口的工作,但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坚持他们自己过,真的是无奈何。直到那次回去,看到至今难以忘怀的那一幕,面对老俩口发的那通火,他们才勉强同意跟我们一起生活。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趁有点时间,回家看看,然而又是房门紧闭,又是一把冷冰冰的铁锁把门,一打听,老母亲又到上宅村剥茭白了,当我赶到现场时,眼前的一幕,立刻撞击了我的心扉,只见一个老奶奶穿着缝补多处的衣裳,戴着一顶破草帽,两手一边一把拉着茭白,佝偻着背,那个弯着实吓人,几乎脸都碰到地面了,更可怜的是三五只狗直在她后面狂叫,更为严酷的事实是这个老奶奶居然就是我的老母亲,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三下五除二把她的茭白扔了一干二净,拽着老娘就往家拖:“老娘,不要再干了,你有儿子,会养你,不了解的人以为你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了”。到家后,老父亲也回来了,这次我“得理不饶人”:“你们听清楚了,一个星期之内全部给我处理干净,过了一个星期我就回来接你们”。也许从来没有看到我发了那么大的火,老俩口终于答应处理好家里的一切就随我过。让我欣慰的是,这次真的说到做到,终于告别了生活一辈子的老家,随我住在城里了。说到底我真的是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真那样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

  现如今二老虽都离我而去,但我可以告慰自己,做子女的总算有机会尽过孝了,这个可以从他们健在时流淌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对我这么做是满意的,哪怕我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没有无时无刻顺他们的意,有些时候可能由于某些事情的观点,想法不一致而闹点小矛盾,也许无意中也会伤及他们的自尊,但不管怎样我深深懂得照顾自己的父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做的再多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哪怕用一辈子去偿还他们的养育之恩也不为过。

  写到此,忽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老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还在……”是啊,人生就像这歌词,永远没有重来。我很庆幸,没有让父母失望,至少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否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终将成为自己难以挽回的悔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