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街道唱响“二重奏”拆违工作稳步推进见成效

2022-12-12 16:07

  □ 记者 潘鑫燕 通讯员 涂美巧 吴聪懿

  违法建筑如同城市“牛皮癣”,不仅破坏市容市貌和城市规划秩序,还会碍城市建设的长久发展,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因此,如何对症下药整治“牛皮癣”成了各个街道、乡镇的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白洋街道聚焦拆违“梗阻”,结合农村危旧房整治、无违建道路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多项行动措施,唱响清除存量违建、严打新增违建“二重奏”,纵深推进拆违攻坚,畅通城市建设“经脉”。截至目前,白洋街道共拆除辖区内违建百余处,面积达7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拆违工作见成效、出成果。

  清除存量违建 谱写城市“交响曲”

  “这次拆得好呀,因为我们这片多是工业园区,拆完以后主干道两侧整洁、规范了不少,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建厂。”某园区负责人点赞道,武义县双仙厅仙洞自然村自开展拆违工作以来,兰花路沿线道路明显拓宽,原先的违建房也已被清理成平地。不仅增加了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还扩大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据悉,年前,白洋街道便对存在结构安全隐患、占用村集体地块的违法建筑进行了重点排查,将每一处违建登记造册,并连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局、资规局等单位共同制定了一套存量违建综合整治方案,对每处违建进行精准分析、科学研判,力求前期工作不留死角,谱写清除存量违建“交响曲”。

  治违不止于拆违。白洋街道领导多次联系村两委,在督导拆违进展的同时广泛征集居民所思所想,积极谋划拆后利用;成立拆后专班,在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盘活拆后土地,从根本上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吸纳重点项目集聚,绘就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截至目前,先后拆除百信清运公司、百花山龙源区块、仙洞自然村、沈宅卫片、明招路段等存量违建100余处,清运面积达5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品牌塑造。

  拆违工作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为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和刺激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源泉。“‘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将坚持以‘拆’为手段,‘改’为目标,‘用’为根本,盘活拆后土地,为县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白洋街道“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严打新增违建 奏响发展“进行曲”

  用好数字技术有利于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本着“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的原则,白洋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开展多级拉网式巡查,全力加大控新力度。运用“高空鹰眼”+“无人机”技术,组建可数字化实时监控“空中执法队”,通过开辟“空地网”一体人机交互多维巡查监管网络,对监管区域内新增违建情况展开实时巡视,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拆违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当事人,街道坚持“宣传引导为主,强制拆除为辅”原则,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地做好违建业主思想工作和后续安置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业主损失和执法人员的拆除难度,助力拆违工作顺利推进。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公众号等多种媒介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拆违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营造“不敢建、不想建、不能建”的良好氛围。对已建成不自行拆除的,迅速组织力量对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拆除,做到冒头就打、发现就抓,确保违建“零增长”,目前已清理新增超高违建6处,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进一步巩固了拆违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白洋街道将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精准施策、攻坚克难,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工作不足,对辖区内各类违法建筑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发力,依法、依规进行拆除,奏响严打新增违建“进行曲”。加快稳固“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工作成效,形成持续可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和治理体系,实现违建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